1.(单选题)某电视专题片介绍了三位富有诗书才华的古代帝王,片中先后出现了《玉树后庭花》、“千古词帝”、“瘦金体”等内容。这三位帝王分别是:
a.魏文帝曹丕、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唐玄宗李隆基
b.南朝梁武帝萧衍、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
c.南朝梁武帝萧衍、南唐后主李煜、隋炀帝杨广
d.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赵佶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史。
第二步,《玉树后庭花》为宫体诗,被称为亡国之音,作者是南朝亡国之君陈后主陈叔宝,是南朝陈的最后一个皇帝;南唐后主李煜被称为“千古词帝”,代表作是《虞美人》;宋徽宗赵佶开创了字体瘦金体。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魏文帝曹丕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曹丕的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b项: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也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c项: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杨广即隋炀帝,是隋朝第二位皇帝。其在位期间修隋朝大运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导致隋朝覆亡。
2.(单选题)边塞诗歌是中国诗词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下列诗词与所处朝代面临的主要边境忧患,匹配正确的是:
a.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柔然
b.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西夏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突厥
d.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蒙古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史上的边境忧患。
第二步,“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出自南北朝吴筠的《胡无人行》。柔然是公元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中叶,在蒙古草原上继匈奴、鲜卑等之后崛起的部落制汗国,最高统治部落(可汗郁久闾氏本部)为鲜卑别部的一支。柔然与北魏和南朝形成了长期的并立。柔然主要游牧范围大体为今蒙古国全境、俄罗斯联邦贝加尔湖地区,西面可达阿尔泰山西麓,东面至额尔古纳河西岸地区,核心区在今蒙古国,有时汗国向西势力可达古代西域即今中亚和中国新疆,向南势力可达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北部一带。可知南北朝时期的外患便是柔然。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出自隋代杨广的《饮马长城窟行》,“单于”是汉时匈奴军长的称号,因此,当时的边境忧患应为匈奴,而不是西夏。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从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而汉朝远在西夏之前。b项错误。
c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出塞》。王昌龄生活在盛唐开元天宝年间,即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时期,主要是对付土蕃军队。唐朝分别于630年和657年彻底击败东、西突厥。主要是在李世民与李治统治时期,在王昌龄所在时突厥已经被唐朝击败了。c项错误。
d项:“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出自宋朝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是宋仁宗在位时期所作,当时,西夏时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本词即作于此时,与蒙古无关。d项错误。
3.(单选题)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赵国等国长期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
b.汉武帝曾派蒙恬、卫青、霍去病等名将抗击匈奴
c.“绍兴和议”后,南宋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金人
d.明成祖北伐瓦剌,战败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
第二步,战国时期,秦国、赵国等国与北部游牧民族地理位置相邻,游牧民族经常前来犯境。秦国、赵国、燕国都曾修建长城以抵御少数民族的入侵。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秦汉时期,北方匈奴对中原王朝构成巨大威胁。秦始皇时蒙恬击败匈奴;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匈奴威胁。
c项:石敬瑭为称帝,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作为条件换取契丹支持,在其扶持下建立后晋。绍兴和议发生于南宋,与此事无关。
d项:“土木堡之变”是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兵败被俘的事变,与明成祖朱棣无关。
4.(单选题)下列著名历史人物,按其出现的年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司马懿——司马迁——司马光
b.王昭君——王安石——王羲之
c.李广——李白——李煜
d.刘邦——刘备——刘秀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历史人物。
第二步,李广(?~前119年),西汉时期名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煜(937年-978年),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君主。故顺序为:李广——李白——李煜。c项说法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司马懿(179年~251年),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故正确顺序为:司马迁——司马懿——司马光。a项错误。
b项: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人;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羲之(303年—361年),东晋大臣、书法家。故正确顺序为:王昭君——王羲之——王安石。b项错误。
d项: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47年-公元前195年),汉朝开国皇帝;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东汉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故正确顺序为:刘邦——刘秀——刘备。d项错误。
5.(单选题)下列哪一成语的典故不是来自真实历史事件:
a.暗度陈仓
b.草木皆兵
c.逼上梁山
d.乐不思蜀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与中国古代历史事件相关典故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逼上梁山”出自小说《水浒传》第11回“林冲雪夜上梁山”,并非真实历史事件。据史家考证研究,在宋徽宗宣和年间,确有宋江其人及其领导的梁山泊起义,即淮南地区宋江等三十六人“横行河朔”的历史事件,根据《宋史·侯蒙传》《宣和遗事》等史书的记载看,只有三十六人,而不是《水浒传》所写的一百零八将。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暗度陈仓”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韩信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后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此典故来自真实的历史事件。
b项:“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与淝水之战有关。前秦皇帝苻坚率80万大军进攻东晋,出发前,苻坚自认兵力强大,可“投鞭断流”,结果却被东晋8万人打败。苻坚受到惊吓仓皇逃跑,出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窘状。“草木皆兵”形容人在十分惊恐之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认为那些草是兵,便紧张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理。此典故来自真实的历史事件。
d项:“乐不思蜀”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刘备死后,儿子刘禅(小名阿斗)继位,公元263年,蜀国被魏国所灭。刘禅投降后,被封为 “安乐公”,并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有一次,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刘禅看得津津有味,司马昭问刘禅感受如何,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人据此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此典故来自真实的历史事件。
6.(单选题)月球上有四座环形山是以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关于这四位科学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申是著名的天文学家
b.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c.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在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
d.祖冲之第一次将圆周率(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二位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古代科学成就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在月球上,总共有六座环形山,以中国人名字命名,其中位于月球背面的有五座,分别是石申环形山、张衡环形山、祖冲之环形山、郭守敬环形山和万户环形山,另外位于月球正面的有一座,是高平子环形山。其中科学家祖冲之第一次将圆周率(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7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并不是后两位。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石申是战国中期天文学家,经过观察发现恒星138颗,绘制了最早的恒星表。著有《天文》八卷(西汉以后此书被尊为《石氏星经》)、《浑天图》等。《天文》八卷与甘德的《星占》八卷,合称《甘石星经》,《甘石星经》在中国和世界天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b项:张衡是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c项: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7.(单选题)宰相是我国古代最高的行政官员,主要任务是辅佐帝王掌管国事。宰相最初起源于春秋时期,在随后的历朝历代中,宰相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废除宰相一职的皇帝是:
a.唐高宗
b.宋徽宗
c.明太祖
d.清太宗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史知识。
第二步,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宰相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为集中皇权,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
因此,选择c选项。
8.(单选题)在中国史、亚洲史上,( )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它大大地拓宽了古人的地理视野,改变了汉朝的地域观念,有历史学家甚至将它与哥伦布“发现”美洲相提并论。
a.昭君出塞
b.蒙古西征
c.张骞凿空
d.鉴真东渡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史。
第二步,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张骞出使西域称作“张骞凿空”,张骞出使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改变了汉朝的地域观念,促进了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交流。张骞在出使各国后,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报告,这个报告的基本内容被司马迁在《史记·大宛传》中保存下来。这是中国和世界对于这些地区第一次最翔实可靠的记载。至今仍是世界上研究上述地区和国家的古地理和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有历史学家将它与哥伦布“发现”美洲相提并论。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昭君出塞是中国汉朝历史上的一个故事。王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归附,曾三次进长安朝觐天子,并向汉元帝自请为婿,汉元帝遂将宫女王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昭君出塞维持了大汉和匈奴几十年的和平,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后不仅结束了匈奴的权力分化,还为中国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并没有改变汉朝的地域观念。a项错误。
b项:蒙古帝国西征或称蒙古西征,是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将蒙古帝国的铁蹄遍及欧亚广大地区。题干中所说时期为汉朝,b项为元朝。b项错误。
d项: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鉴真东渡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佛教更为广泛地传播到东亚地区,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题干中所说时期为汉朝,d项为唐朝。d项错误。
9.(单选题)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文化轨迹,以下关于孔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著作《论语》,记录孔子本人及弟子言行
b.孔子在教育学上的贡献是打破公学,创办私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孔子一跃成为当时名家
d.孔子核心思想是“仁政”,提出“民贵君轻”观点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孔子相关知识。
第二步,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董仲舒传》中记载了董仲舒提议的原话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d项:“仁政”和“民贵君轻”为孟子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民贵君轻”意为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民贵君轻”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具有民本主义色彩,对中国后世的思想家有极大的影响。
10.(单选题)下列事件或典故发生的背景按时间的先后正确排序的是:
a.《兰亭集序》——交子——“一条鞭法”——三藩之乱
b.武王伐纣——玄武门之变——胡服骑射——扬州十日
c.虽远必诛——约法三章——赤壁之战——杯酒释兵权
d.《史记》——“四库全书”——《资治通鉴》——“二十四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历史事件排序。
第二步,《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宋、金纸币名称之一,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a项朝代顺序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武王伐纣是指大约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纣),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胡服骑射是指战国时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强大,推行“胡服”、教练“骑射”的故事;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太极宫的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扬州十日又称扬州屠城,是指史可法率领扬州人民阻挡清军南侵守卫战失败之后,清军对扬州城内人民展开的屠杀。正确顺序应该为:武王伐纣——胡服骑射——玄武门之变——扬州十日。
c项:约法三章是《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攻占咸阳之后和咸阳父老约定的三条规则,“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虽远必诛出自西汉名将陈汤递给汉元帝的上疏:“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意思是“进犯我强大的汉朝的人,即便地处偏远,也一定要诛杀”;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杯酒释兵权是指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正确顺序应该为:约法三章——虽远必诛——赤壁之战——杯酒释兵权。
d项:《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确顺序应该为:《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