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7日安徽省考面试题答案解析
1.习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请你谈谈你对“大”的理解。
【参考解析】
各位考官,考生开始答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这里的“大公”指的是大公无私,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大义”指的是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要正义凛然,对党忠诚,群众有困难,要敢于担当作为;“大我”指的是要舍弃小我,积极主动投入时代大潮中,方能成就大我。总书记的这番话是对新时代共产党员应当肩负历史使命、积极主动投入时代大潮中成就大我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嘱咐。因此,我对“大”的理解如下:
第一,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的原则。公,天下为公!公而忘我,无私奉献,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回望百年党史,不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涌现出的如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还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与建设发展时期涌现出的如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伟大领袖,亦或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领航者与掌舵人习近平,他们始终公而忘私,坚持人民至上,在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跑中,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第二,共产党人守的是大义。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要正义凛然,要坚持对党忠诚,坚持人民至上,敢于担当作为。“抗日先烈”杨靖宇,面对敌人围追堵截,壮烈牺牲,他不怕困难,咬牙坚持,真正做到了心中有党,大义凛然,有力的牵制了敌人主力;“革命英雄”刘胡兰,面对敌人威胁,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宣传革命真理;“特级英雄”黄继光,面对敌人枪林弹雨,用身体挡住敌人枪口,关键时刻扭转战局。在国家危难之际,这些先辈们挺身而出,用身体力行诠释并践行了“对党忠诚、人民至上,敢于担当作为”的真理,他们是对党忠诚、人民至上的楷模。
第三,共产党人求的是大我。这里的大我指的是共产党人要“舍小家,为大家”。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果断放弃个人利益,成就集体利益。“时代楷模”黄文秀,研究生毕业,果断放弃在大城市的优渥条件,致力于家乡脱贫攻坚一线,带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时代英雄”张富清,解放战争多次立功,新中国成立后,投身脱贫攻坚一线,舍小家为大家,把自己获得荣誉全部尘封在箱底,连自己儿女都不知情,用一生诠释了“无我”的境界。这些时代楷模在国家有重任时,总是挺身而出,以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的“忘我”,以淡泊名利、不记得失的“无我”,敢想敢干、勇于担当作为的“有我”,最终成就了“大我”。
各位考官,最后我还想说的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如何走好下一个百年赶考之路,这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出的时代之问。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更应当把我国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铭记于心,付诸实践。一方面,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至上,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另一方面,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坚持公而忘私,对党忠诚,群众有困难,要敢于担当作为。正如党的二十大中强调:“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们更应该听党话、跟党走,心怀国之大者”。我们既要胸怀人民,也要脚踏实地;我们既要敢想敢为,又要善作善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时代大潮中做到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国家的殷切期盼,书写无悔于人生的华丽诗篇。考生答题完毕。
2.单位让你开展新时代农民培训,有的村满意,要求更多的开展这类活动,有的村不满意,觉得这些活动不接地气,请你提出一些意见。
【参考解析】
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开展新时代农民培训,提升群众自身本领,打造新农民,为解决三农问题激发农民内生动力,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建设美丽乡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发力。因此面对题干当中的问题,我们要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拿出有效的方案解决问题。
第一,成立调查研究小组,充分开展调研工作。通过对各村开展实地走访工作,了解每个村具体的实际培训情况,包括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等;通过与农民沟通交流,进一步获取他们对于培训课程的反馈,包括具体能运用到实际生活的效果、对培训形式的建议,以及他们的实际需求;采取进课堂的方式,对培训课程进行旁听,做好记录性工作。通过多样化的调查形式,充分了解问题成因所在,特别是针对于不满意的村庄要重点考查。
第二,对活动及时调整,进行问题解决。针对前期效果突出的形式与内容形成文件,与领导和培训老师沟通,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对于接下来的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进行及时方案的调整。同时针对于要求开展更多活动的村庄,我们要再接再厉,确定下期活动的日期及细节,建立长效机制。对于反应不好的村庄,我们也要开展深入的沟通,充分与农民讲解培训活动的意义,通过效果突出村庄案例的展示,鼓励群众继续配合培训活动的开展,承诺群众后期会及时根据情况调整,在后期活动中多增加互动和实践的环节,多安排村民感兴趣、关心的培训内容,让更多村民能够参与其中。
最后,后期活动进程中,要定期与群众和培训老师沟通,针对于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做到以群众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开展活动。
开展新时代农民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知识本领,培养新农民,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3.同事小李在朋友圈下基层,在微信群里做调研,作为同事,领导让你去和他沟通,你会怎么跟他沟通?
【参考解析】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只有真正走到群众中,才能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习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更要俯下身子,深入一线,为群众办实事。而同事小李的行为体现了他对基层工作、调查研究的不重视,是一种形式主义。因此,我会这样和他沟通:我会肯定他善于使用互联网,创新工作方法。当前工作开展,需要我们多学习,多思考,“互联网 ”的形式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就如一些社区也通过推广微信“为民服务小程序”等形式,更细致、更高效地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我会跟他分析在朋友圈下基层,在微信群做调研的弊端。如果一味在这些平台开展工作,是无法真正了解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无法真正看到一线工作中最紧要最真实的情况,基层工作要做到人在身在,身在心在,心在情在,既要真研究问题,更要研究真问题。我会给他提出工作建议。我会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小李进行分享,并建议他今后一方面能够永葆初心,重视工作实效,多去群众的田间地头走一走,多到百姓灶前炕头看一看,与群众保持联系,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杜绝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切实按照习总书记“深、实、细、准、效”的要求来开展调研工作。当然,我也会和他并肩前行,创新工作方法,迎接风浪考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不仅是习总书记对我们的工作提出要求,更是指明方向。基层干部既要心中牢记“人民”二字,又要和百姓常坐一条板凳,既要通上情,又要接地气!
4.在一场交流会上,有人说到:宁可问路十遍,也不愿迷路一次。请你根据这句话在交流会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请现场模拟。
【参考解析】
各位同志:
大家好。方才听到有位同事提到“宁可问路十遍,也不愿迷路一次”,让我联想到一句犹太格言:“与其迷1次路,不如问10次路。”这两句话都是想要告诉我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仅仅相信自己可能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还应当多听一听别人的意见,借鉴别人经验的同时也可以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这样更有助于更好的克服重重困难。
在生活和工作中,“问路”随处可见。昨天早上我去菜市场买菜,遇到一位走访亲友的大爷,问前方小区路是否开通了。因为之前疫情期间,小区周边的路口都封了,只留一两个进出口,进出要走很多弯路,才能到菜市场。我正好回家顺路经过那个小区,就让大爷稍等我买完菜带他一起过去。带大爷走到目的地后,大爷说本打算坐公交车回家,没想到这么近,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
大家想一想,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有时遇到迷宫,靠自己,需要走很多弯路,这时也需要一位引路人,指点迷津。行走在人生旅途上,没有人天生就懂,也没有人是全能,只有不断总结的人,才能越走越明朗,越走越宽阔。人生是一门学问,只有在生活的旅程中像读书那样边学边问,人才会让自己不迷茫。
推而广之,我们制定的各种制度规划,出台的各种政策文件,采取的各种行动措施,都是向过去、向前辈“问路”后,找寻到的用以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道路与方法。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向领导“问路”,希望能够获得领导的指点迷津、明确问题核心;我们向同事“问路”,希望能够得到同事的帮助支持,知晓解决方向;我们向群众“问路”,希望能够了解群众需求,更好为民服务;我们向自己“问路”,希望能够明白过往错误,以免重蹈覆辙。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凡是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大多是敢于问路、勤于问路,并且善于问路的人,他们不觉得向他人问路求教是包袱,他们只为避免重蹈覆辙,如果可以有所借鉴且清楚迅捷的解决困惑,何乐而不为?古语有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唐太宗正是听取了魏征的直言进谏,敢于自省批评自己,才带来了“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 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吸取了俄国的经验教训,找到马列主义的济世良方,才使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正是中国人民借鉴了一切先进的人类文明,结合国家特色,走出了一条振兴中华、构建和谐社会的康庄大道。
总而言之,只要甩掉包袱,敢于问路,勤于问路,善于问路,相信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就一定会走的更加顺当,更加踏实。